新聞報導

黑水虻能應用在半導體、電池、化妝品和醫藥產品

2020 年新加坡產生的食物垃圾有 66.5 萬公噸,其中只有 19% 被回收利用,但「天生我才必有用」,即使是垃圾,也有其可用之處。如果我們能改變生產系統及處理垃圾的方式,垃圾就可以重新成為一種資源。這是一種循環經濟的理念,瞄準的是食品供應鏈中,從生產系統所產生的垃圾,並將其轉化成為有價值的產品。

世界上許多利用昆蟲來處理食物垃圾的公司,例如荷蘭的Protix、澳洲的Goterra,以及英國的Better OriginAgriProtein等,他們大多數都是以這種方式,將富含蛋白質的黑水虻幼蟲出售作為寵物食品或肥料,並將成蟲出售給其他農業客戶。

黑水虻的幼蟲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形成一個繭,長大到約1014倍後發育成為完全的黑水虻。幼蟲的生長分成不同階段,透過生物精煉,從它們留下的外殼中獲取生物材料,這些生物材料可以用來產生工業用的殼聚醣(Chitosan)、黑色素和益生菌產品。

這些產品每公克的價值高達數百美元,使得黑水虻幼蟲的最終產品價值增加了兩倍。

以黑色素為例,它導電,可用於半導體、超級電容器或電池,傳統上除了從魷魚墨中提取外,從未從其他生物提取過黑色素。

至於殼聚醣,則是一種具有抗氧化特性的抗菌物質,可用於製造化妝品和醫藥產品。專家表示,殼聚醣可以替代化妝品中的合成增稠劑和防腐劑。目前蟹殼是殼聚醣的主要來源之一,但從蟹殼中提取殼聚醣,涉及了化學過程和需要使用大量的水。

隨著消費者意識發生了變化,愈來愈多人使用「可持續產品」(Sustainable Products)以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可持續產品」是指從原材料的提取到最終處置的整個產品生命週期中,提供環境、社會和經濟利益,同時保護公眾健康和環境。昆蟲生物材料市場因為符合環保條件,因此預料將會大幅成長。

當人們想到蒼蠅和其幼蟲「蛆」時,首先想到的是它們很噁心,且對人有害。但黑水虻不咬人,生長速度非常快,因此非常適合城市農業。蔡凱寧說,或許我們可以把利益放在首位,將成見放在兩旁,來改變對黑水虻和蛆的普遍印象。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 MarketsandMarkets 所發布的報告,全球昆蟲蛋白市場從 2019 年至 2025 年的年成長率預估為 45%,整體黑水虻生物材料的市場價值約 70 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