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文章分享

  • View More GP_0_STX_245_Medium_res_with_credit_line_415f6e2dd8.jpg
    新聞報導

    塑膠污染無止盡,未來還有希望嗎?

    每年,全球生產的塑膠已達 4 億噸,而回收率卻僅有 9%。當回收無法追上生產速度,塑膠污染正以驚人的速度擴散,毀壞自然棲地、威脅動物生存,甚至直接影響我們的健康。

    更有研究報告指出,生產塑膠與運送塑膠製品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已經超過整個航空業與船運的總和,成為助長氣候變遷的原因之一。
  • View More
    新聞報導

    拚2年鏟平73萬噸垃圾山 彭啟明喊話蔣萬安支援:發揮「同島一命」精神

    [周刊王CTWANT] 環境部統計,全台仍約有73.4萬噸裸露垃圾待處理,行政院24日表示,將投入12億元經費,在2026年底達成妥善處置裸露垃圾的目標;出席行政院會的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則指出,各縣市焚化爐處理事業廢棄物的比例從10%到64%,放任家戶垃圾堆置、起火,非常不合理,原因在於各縣市焚化爐能量不均,又缺乏中央跨縣市協調的機制。

    環境部長彭啓明則向台北市長蔣萬安及台北市議員喊話,盼焚化爐有餘裕的台北市發揮「同島一命」的精神,支援其他縣市。

    北市府回應,近幾年均有協助桃園、雲林、南投等其他縣市家戶垃圾,然轄內3座焚化廠均已老舊,陸續歲修或整建、改建,仍須以妥善處理轄內家戶垃圾為優先。

    彭啓明說,目前露天垃圾裸露量最大是新竹縣,再來依序是屏東、南投、桃園等縣市,而新竹縣政府很有勇氣,蓋了新豐焚化爐,預期明年可以開始運轉,環境部也會全力支援新竹縣。

    蘇俊賓則指出,環境部補助各縣市興建大型焚化爐,目的是為處理家戶垃圾,有餘裕才提供部分比例處理事業廢棄物,但各縣市焚化爐處理事業廢棄物的比例從10%到64%都有,等於每年還有172萬噸餘裕量在處理事業廢棄物,卻放任家戶垃圾堆置,全台還有73.4萬噸裸露垃圾待處理,非常不合理。

    蘇俊賓認為,全因各縣市焚化爐能量不均,又缺乏中央跨縣市協調的機制,導致有餘裕的縣市高比例用於處理事業廢棄物;有歲修、整改需求的區域,則產生廢棄物大量暫置問題,還因沼氣關係,火災機率相對較高。他呼籲中央協助地方添購紅外線熱顯像儀或氣候條件預警系統、布設及汰換消防管線,度過焚化爐整改時期。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長顏旭明表示,由於各縣市政府委託民間機構操作焚化廠,會需要支付機械保養、操作、人員等費用,所以焚化爐皆有一定的量能需用在事業廢棄物並收取費用,減少市庫支出。

    彭啓明預告,年底將發布一個平台,公布各縣市露天裸露垃圾資訊,中央的責任是協助調度,地方自己也要扛起來。
  • View More
    新聞報導

    環境部完成授權 國內碳權交易正式啟動

    經濟日報 記者邱琮皓/台北即時報導
    環境部已依據氣候法第36條第3項、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授權,以及在金管會指定下,正式委託臺灣碳權交易所辦理國內額度交易及拍賣事宜。目前已有6案定價交易案於交易平台上架,國內減量額度公開交易已正式啟動。

     

    環境部表示,自2015年環保署時期即推動溫室氣體抵換專案,迄今已有95案通過註冊申請、37案取得減量額度,累計核發約2,559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減量額度。環境部去年依氣候法發布「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以接續抵換專案,除依據過去實施抵換專案經驗以及國際審議原則外,同時簡化行政程序以提升效率並兼顧減量成效品質。迄今自願減量專案申請註冊計有39案,其中7案已通過註冊,又以汰換LED照明、高效率冰水主機等「能源效率提升」類型,因可操作性高、減量計算簡易、免經查驗機構確證以及行政程序簡化等因素,占總申請案件七成。

     

    交易辦法有效避免漂綠疑慮

     

    為使減量額度可提供予事業作為溫室氣體增量抵換或扣除碳費之用,環境部已於7月1日發布交易辦法,並於9月正式委託碳交所建置「國內減量額度交易平台」,辦理減量額度交易及拍賣業務,完備我國碳定價機制。此外,交易辦法規定,減量額度由環境部移轉僅限1次且交易資訊皆須完整公開,確保具有實際使用需求的事業以安全有保障的方式取得減量額度,並且供社會大眾共同檢視事業碳交易行為,有效避免漂綠疑慮產生。

     

    環境部指出,目前提出申請且已上架的減量專案均採定價交易方式進行,計有中鋼公司(2002)鋼胚熱進爐節能抵換專案、台北101大樓停車場採用高效率光源、漢寶農業可再生能源專案、漢寶農畜產第三期污水場沼氣發電計畫、奇美實業天然氣替代重油抵換專案以及漢程客運電動公車抵換專案等6個專案,總上架額度為6,080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價格介於2,500至4,000元/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減量專案上架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上架的減量專案,包含製造程序節能、商用大樓節能、畜牧業沼氣回收與發電、能源供給燃料替代以及燃油運具汰換乘電動運具等類型,為製造、住商、農業、運輸及能源等5大溫室氣體排放部門之代表性減量措施,對於後續鼓勵各界參與自願減量及交易拍賣機制具帶頭示範效果。

     

    隨著國內自願減量專案機制之運作以及交易平台啟動,環境部鼓勵各界積極參與自願減量機制,亦審慎把關減量額度核發作業,確保專案減量成效,並透過減量額度交易資訊公開揭露,穩健推動自願減量碳交易作為階段策略,逐步朝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邁進。

     
  • View More
    新聞報導

    農委會目標廚餘「飼料化」 盼達防疫、再利用雙贏

    黃小玉飼料成本一直在上漲,豬農期望廚餘養豬恢復至疫情前全面開放使用的方式,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表示,目前飼養數199頭以下農民不得使用廚餘政策不變,但希望未來廚餘經共同蒸煮或飼料化後再讓農民使用,短期內盡快提出,達到防疫又讓廚餘進一步利用。
    陳吉仲今受邀出席 2022第七屆臺灣寵物市場行銷趨勢論壇時表示,黃豆、玉米是整個飼料來源,面對新冠肺炎船運成本提高、俄烏戰爭造成國際市場影響,農委會都有掌握所有原物料狀況,農委會第一要確保所有黃豆、玉米等飼料未來半年都沒問題,價格則與所有飼料業者充分討論,在不影響飼料業者的合理利潤底下,希望飼料成本穩定。

    其次,農委會與所有養豬農都希望豬隻批發市場價格,都維持農民利潤,而廚餘養豬議題,是與非洲豬瘟比較相關,上周在台中發現來自泰國的香腸檢出非洲豬瘟陽性病毒。

    陳吉仲說,目前農委會的政策是畜牧場199頭以下農民不得使用廚餘,另外400多場可使用需依相關規定要90度C以上蒸煮1小時,杜絕非洲豬瘟病毒進入畜牧場,目前政策沒有改變,但希望未來廚餘經共同蒸煮或飼料化後,農民再來使用,就能更安全。短期內盡快提出,達到防疫又讓廚餘進一步利用。

    廚餘「飼料化」並非一般民眾所認知的寵物飼料如乾糧、罐頭等,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說明,如日本、歐洲國家等液體飼料概念,與共同蒸煮的差異在於,飼料化還多加一道「調配」營養成分,以國外經驗,在飼料工廠生產後,經槽車運送至農民。

    江文全也說,「飼料化」主要是產業一直以來就有這樣的建議,認為廚餘要飼料化、落實共同蒸煮;廚餘飼料化後是否將可用於199頭以下,江文全強調,就回到一般飼料管理。

    (陳怡文/台北報導)

    來源:https://tw.appledaily.com/life/20220316/LGAHTGLPGBCOXDEOTVUHGFTS7A/
  • View More 攝影師:Skyler-Ewing,連結:Pexels.jpg
    新聞報導

    全球瘋吃肉,飼料哪裡來?國外加速發展「養昆蟲當飼料」,台灣黑水虻、麵包蟲有潛力量產

    農業試驗所在上週舉辦研討會,討論昆蟲蛋白應用於飼料的可能性。目前國內已有業者飼養黑水虻、麵包蟲,專家指出,營養成分取代不是問題,關鍵在於成本及法規。昆蟲蛋白目前生產成本高於豆粕,必須提升設備和技術才有競爭力,較有機會先取代魚粉。與會學者也建議,現行法規應修正,並提供昆蟲業者標準化飼養指南,否則昆蟲蛋白的本土產業難以發展。



    疫情下飼料漲價,養殖業尋求替代飼料

    國人肉類消費量創新高,甚至取代米麥成為主食。農試所應用動物組組長石憲宗引用FAO 數據指出,2000年至2050年全球對肉類需求量將成長2.33億噸。農試所農業經濟組助理研究員林盈甄表示,30年來,全球對養殖水產品的消費量也成長一倍。換言之,肉品的供給穩定已是全球糧食的重要課題。

    據2020年糧食供需年報,肉類自給率75%,但飼料卻高達九成仰賴進口。中研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執行長楊文欽表示,2020年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飼料價格和運費都大漲,漲幅超過三成,且全球貨櫃大缺,船期動輒延宕數週至數個月不等,對於飼料依賴進口的台灣來說,尋求替代飼料迫在眉睫,富含蛋白質的昆蟲則相當有潛力。

    昆蟲成為飼料的替代選擇,在國際上已非新鮮事。農試所所長林學詩表示,自2003年12月美國爆發狂牛症疫情時,美國便有大學開始研究昆蟲取代既有飼料,原因在於狂牛症的病毒是從飼料出現的。當時美國學者認為昆蟲會成為21世紀的主要蛋白質來源,而今農業大國荷蘭已成為提供昆蟲性蛋白給全球動物的大國,台灣勢必也要跟上國際趨勢。

     

    歐盟允許養昆蟲當飼料,可提供動物必需胺基酸

    歐盟在2017年已允許黑水虻、家蠅、麵包蟲、外米擬步行蟲、家蟋蟀、帶狀蟋蟀以及牙買加蟋蟀等7種昆蟲作為水產養殖動物的複合飼料成分,2021年8月17日起更允許了昆蟲源蛋白質作為豬、家禽飼料、寵物食品(狗、貓、鳥或爬行動物)。石憲宗表示,昆蟲的飼養相對節省土地,同樣的土地面積可以透過高密度飼養來讓生產更有效率,目前歐洲有19家、亞洲有8家業者投入昆蟲源蛋白質做動物飼料,且在五大洲都有專業昆蟲養殖場。

    昆蟲真能完全取代現有飼料、提供足夠營養嗎?石憲宗表示,目前並無任何文獻證明可以完全取代,但國外已有研究比較 6 種昆蟲與豆粕、魚粉的成分,數據顯示昆蟲所含蛋白質、脂肪、鈣和磷並不亞於魚粉和豆粕,且植物來源蛋白通常缺乏動物生長需要的必需胺基酸(例如:蛋氨酸、亮氨酸),但昆蟲具備。不過,必須考慮到不同生長階段的昆蟲差異極大,例如家蠅的幼蟲就比成蟲來得更適合做動物飼料。



     

    業者最在意成本,昆蟲有機會取代魚粉

    我國畜牧業使用飼料則以玉米、大豆為主。臺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副教授魏恒巍說明,國內家禽與豬隻大都是仿效美國用飼料餵養,飼料主要成分為玉米粉和大豆粕(俗稱豆粉),不同動物別在不同年齡階段會有不同的營養需求,因此所使用的飼料配方也不一樣。以國人大量食用的白肉雞為例,玉米粉之比例約落在50至60%之間,大豆粕約在25至37%,另約添加2至5%的魚粉、肉骨粉或羽毛粉。

    昆蟲的營養不輸大豆及魚粉,然而,畜牧業考量的不只是養分,還有成本。魏恒巍說明,畜牧產品的生產成本約65%至80%來自飼料,因此業者對於飼料價格十分在意,「飼料與畜產品的末端售價息息相關。」昆蟲目前生產成本仍高於大豆粕的市價,業者接受度有限。魏恒巍認為,若以昆蟲充當飼料原料,較有機會先取代屬於高價位蛋白質補充原料的魚粉。


     

    國內黑水虻可用於家禽及水產飼料,麵包蟲也有機會

    目前農委會正面表列中可用於動物飼料的昆蟲有蠶蛹、蜂蛹、蠅蛆、蚯蚓、麵包蟲、大麥蟲、孑孓、絲蚯蚓、紅蟲及蝗蟲。倘若台灣要發展昆蟲產業取代飼料,該選哪一種昆蟲?石憲宗說明,全球目前量產的昆蟲有13種,包括蝗蟲、蟋蟀、麵包蟲、大麥蟲、黑水虻等,飼養的同時還要考量風險,例如:墨西哥在半開放環境飼養蝗蟲,結果危害作物,長遠來看,應選擇對環境適應力佳的本土品種昆蟲去篩選。

    國內為去化廚餘,官方及民間都飼養了非常多的黑水虻,可以作為動物飼料嗎?畜牧處技正陳培梅說明,過去僅放行植物性飼料餵養成的黑水虻可製粉用於飼料,但廚餘的組成太過複雜,先前未開放廚餘養成的黑水虻做飼料。不過為兼顧防疫及產業發展,近期畜牧處有公告修正《可供給家畜、家禽、水產動物之飼料》第 2 點,允許植物性飼料以外的飼料餵養而成的黑水虻乾燥製粉後,可用於家禽或水產動物的飼料中,但家畜飼料還未放行。

    除了黑水虻,農試所認為蠅蛆跟麵包蟲也有機會。農試所應用動物組助理研究員王泰權說明,國內目前已有昆蟲業者在飼養麵包蟲,現階段飼養規模較小,為節省空間採層架式養殖,如此一來可提高飼養密度,且有自動分離設備。未來若要再降低成本,則需要進一步節省採收人力、改為自動化採收。


     

    需明訂飼養SOP,研究動物食用後生長表現

    不僅養殖設備和技術要加強,動物學者認為法規、產業標準同樣需要建置。與會的中興大學獸醫教授徐慶霖表示,國際上昆蟲產業的發展腳步非常快,但台灣目前作法仍偏保守,以大量養殖的黑水虻為例,現在僅開放到家禽及水產飼料,取代量非常有限,且國內養殖方式不一,應儘速明訂產品成分的統一規格以利提高品質。

    昆蟲添加於飼料最終要用於畜養的動物上,動物食用後的研究資料也應更完備。魏恒巍建議,要把昆蟲製作成飼料原料一定要先破壞昆蟲的外骨骼,因為外骨骼含有幾丁質,破壞後對於經濟動物腸道的消化吸收較有利。製作好的原料可比照大豆粕的製程,先以有機溶劑萃取出油,如此一來脫脂蟲粉不易因為蟲油的存在而氧化酸敗,故較容易保存,而在大規模量產的前提下,萃出的油還可用於生質能。現階段研究單位可先進行動物試驗,觀察添加不同比例昆蟲蛋白粉的飼料後,家禽與豬隻的生長表現,以及腸道對含蟲粉飼料的消化情形,為後續的研究與應用鋪路。

    文章來源: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60435/
  • View More recycle-5591472_1280.jpg
    新聞報導

    尋求替代性蛋白質 昆蟲食品市場快速成長

     

    隨著歐盟批准乾黃粉蟲作為人類食用昆蟲上市,昆蟲養殖農場除了生產動物飼料與植物肥料外,也打開銀髮族營養品、運動員高蛋白補充品的商機大門。


    文/曾婷瑄 (中央社駐巴黎記者)


    「吃昆蟲救地球」,這聽來有些聳動的口號絕非無中生有,而是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近20年來關注研究與推動的目標。在法國,幾間食用昆蟲新創公司已領先全球,把願景化為具商業規模的現實。
     

    緊貼環保永續趨勢 昆蟲食品受投資者青睞

    FAO 20 06年《畜牧業的巨大陰影》(Livestock's Long Shadow)報告指出,全球溫室氣體18%來自畜牧業。除牲畜糞便會造成大量一氧化二氮外,森林植被轉作畜牧業以及生產飼料與肥料所造成的碳排,都對環境帶來巨大衝擊。

    2003年起致力研究全球昆蟲食用的FAO在2013年出版了《可食用昆蟲:食物與飼養安全的未來展望》(Edible Insects: Future Prospect for Food and Feed Security)報告,正式宣布昆蟲在食物安全中的關鍵角色。

    162頁的報告書預測,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到90億,然而透過全球5%的農業用地,要增加70%糧食,對環境造成的壓力可想而知。

    而可食用昆蟲不僅富含高蛋白質、維生素等,且具有更高的蛋白質轉換率。要產生相同含量的蛋白質,蟋蟀所需的食物量僅為牛的六分之一、羊的四分之一、豬或雞的二分之一。

    作為「環保又永續」的動物性蛋白質,昆蟲不僅可以作為牲畜的替代飼料,更可以成為人類直接或間接的蛋白質來源。2017年,歐盟委員會開放允許昆蟲作為漁業與寵物飼料的基底。

    根據全球新創社群媒體平台Crunchbase 2019年底的調查,全球募集最多資金的農業科技新創公司,冠軍便是成立於2011年的法國企業Ynsect,第四名是另一間法國昆蟲食品大廠InnovaFeed。
     

    全自動化昆蟲培育 攻占動物飼料市場

    Ynsect培育昆蟲與自動化處理技術獨步全球,目前在荷蘭和美國都有分公司。2015年,Ynsect設立了全球第一個昆蟲養殖廠,大量培育黃粉蟲與水牛粉蟲幼蟲,也是俗稱的「麵包蟲」。

    共同創辦人于博(Antoine Hubert)接受《全球中央》專訪指出,Ynsect和其他昆蟲食品公司最大不同在於,擁有創新的「垂直農場」,也就是全自動化的粉蟲培育系統,在生物、機械、後勤與軟體領域擁有全球近350項專利。

    于博強調可食用昆蟲的優勢,不僅不會使用抗生素,且溫室氣體排放量只有牛隻養殖的200分之1,若是作為牲畜飼料,以蟲粉取代黃豆,更可避免森林砍伐、土地剝奪的危害,有利於永續環保。

    Ynsect受蟻垤啟發,結合農場(Ferm)和蟻垤(fourmilière)兩字,自創Fermilière一詞。于博向《全球中央》解釋,直立農場分兩部分,一是培育昆蟲。機器手臂會搜集蟲卵,讓其發育至一到兩公分,這時蛋白質含量比例最為理想。

    其中95%的麵包蟲會被轉移到另一邊的食品產業廠區,把麵包蟲蒸熟、消毒、碾碎和風乾後轉為食品與油產品。此外,昆蟲糞便也會被搜集起來,作為符合規範植物有機肥的原料。剩下的5%將留下繁衍後代,繼續生態循環。

    身為遊說團體國際昆蟲食品與飼料平台(IPIFF)主席的于博指出,「概念上而言,我們現代化了養蠶工業,當時是放在淺箱裡,手工餵養;我們則是用機械手臂自動化餵食、搜集與轉移,並以影像與數據控制,昆蟲的生長週期也都是預測好的」。

    2021年5月,Ynsect第三座工廠,也是全球最大昆蟲直立農場在法國北部城市亞眠(Amiens)正式動工,生態轉型部長龐皮里(Barbara Pompili)等官員親臨現場參與動土典禮。近40公尺高的亞眠農場落成後,將全自動化培養並轉化為食物,預計年產量最高可達20萬噸,等於可以餵養30%到40%法國人每年食用鮭魚。

    Ynsect成績斐然,自創立起共募集了公私立部門4億多美元的投資與補助,甚至擄獲鋼鐵人小勞勃道尼(Robert Downey Jr.)的青睞與投資。

    相較於Ynsect 的麵包蟲,另一間法國昆蟲食品新創公司InnovaFeed則是以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幼蟲攻占動植物食品市場。前者不會飛,大量繁殖相對容易,但需要近兩個月才能養成;後者雖需要更大的空間與攝氏30度的生存環境,但僅耗時七天就能養成。

    成立於2016年的InnovaFeed如今在法國與美國都有生產工廠,規模也為全球數一數二,主打以昆蟲製成的寵物、養殖魚、豬與雞等飼料,2019年與美國食品大廠嘉吉(Cargill)簽下合約。在此之前,以InnovaFeed昆蟲飼料養殖的鱒魚也早已攻占法國歐尚集團(Auchan)貨品架。

    對於兩大昆蟲食品新創公司的關係,于博向法媒強調,兩間關係互補,因為養殖不同昆蟲,所以市場定位也不同。InnovaFeed共同創辦人芮伊(Clément Ray)則向《迴聲報》(Les Echos)表示,市場潛力龐大,因此出現好幾間供應商,但由於入場技術與資金門檻,大的終究會併吞小的。

    除了生產動物飼料與植物肥料外,法國昆蟲食品公司也將目光瞄準了人類食物。
     

    歐盟批准合法吃蟲 蟋蟀餅、能量棒嘗鮮

    天時地利人和,歐盟終於在2021年5月初正式批准乾黃粉蟲作為人類食用昆蟲上市,為銀髮族營養品、運動員高蛋白補充品等打開商機大門。

    于博告訴《全球中央》,相對於作為動植物的飼料肥料,人類昆蟲食品確實遭遇較大的挑戰,不僅在法規上,也在消費者的心態上。他說,昆蟲其實就是人類最早的食物,如今人們卻逐漸遺忘這項習慣,尤其在歐洲。但歐盟的批准,不僅給予法規框架,也讓昆蟲食用增加能見度。

    相較於上述兩間企業,2012年成立的法國公司Jimini’s不培育昆蟲,只專注於人類可食用昆蟲的研發與市場推廣,其產品包括在線上商店可買到的蒜味與香草蟋蟀的開胃菜餅乾、昆蟲燕麥片以及昆蟲蛋白粉製成的能量棒。

    Jimini’s向法媒表示,頭兩年經營順利,但因法國政府採放任態度,沒有相應法條,也沒有諮詢門路。然而,名聲漸漸打響後,就開始被政府盯上。

    2014年,法國競爭、消費和反詐騙總局(DGCCRF)透過1997年反基改的《新食品法》,以地方命令叫停該公司產品的商品化。自此,Jimini’s便投身法國可食用昆蟲合法化的司法戰爭中,於此同時,比利時、荷蘭、英國、奧地利等國則選擇開放此類產品。

    教育消費者食用昆蟲的可能性也是Jimini’s的一大目標。共同創辦人賽利爾(Clément Sellier)指出,在舉辦寓教於樂的青少年工作坊中,他發現孩童對於食用昆蟲的文化與心理障礙反而比較小,更能專注在食物本身的味道與口感。

    昆蟲食品具有許多優勢,除友善環境外,也在臨床上被證實更容易消化、增肌、促進新陳代謝,而膽固醇也更低。

    對於民眾可能擔心的食品安全問題,于博告訴《全球中央》,製作過程嚴格遵守歐盟與法國食品法規,且每天進行產品各種數據分析,不可能將有安全疑慮的食品送到消費者餐桌上。

    替代性蛋白質的研發與推廣前景看好,英國銀行巴克萊(Barclays)預估,昆蟲食品市場的投資金額2030年前可高達80億歐元。投資InnovaFeed的新加坡投資巨擘淡馬錫控股公司(Temasek)私募股權部負責人瓦倫廷(Benoît Valentin)也指出,「當全球人口不停增加,而濫捕耗盡漁業資源時,發展替代性蛋白質就成了我們投資策略的重要一環」。

    有趣的是,雖法國遠非漁業大國,但卻成為這個新食品科技產業的領導者,主要靠的就是農業傳統優勢、尖端農業研究以及有益於革新的產業生態系,當然,還有新創公司因應市場與環境需求的強烈企圖心。

    本文轉載自《中央社全球中央雜誌》。全球中央電子書請連結:
    https://www.ysgoshopping.com/



     
  • View More contamination-4286704_1280.jpg
    新聞報導

    一般事業廢棄物 環局將清運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實施滿卅年的「廢棄物清理法」將有重大改革,環保署將整併廢棄物清理法與資源回收再利用法,法條中將修改「廢棄物」的分類與定義,其中公司行號中的一般廢棄物,未來可望交由各縣市環保局處理,以暢通資源回收體系,提高回收率。

    另外,此項新法案也將增加環境衛生管理章節,規範民眾應對居家環境衛生的重視,並將擴充嚴禁的污染環境行為,增加管理的法源依據,以維護環境衛生。

    環保署署長張祖恩表示,兩法在整併之後,除將廢棄物視為資源及強化源頭減量與再利用,更將重新界定資源與廢棄物的含意及屬性,區分為有用資源、有害廢棄物及一般性廢棄物。

    張祖恩表示,兩法整併後法規結構雖改變,但執行方式仍相容,對民眾生活垃圾之一般廢棄物清理方式將不會產生影響,仍維持由地方環保局或鄉鎮市公所來清運,但對於事業產生的生活垃圾或非屬資源不具毒性之廢棄物,可視為一般性廢棄物。

    在現行法令中主要是以廢棄物的「產生來源」來劃分,分為事業廢棄物與一般廢棄物,前者是指公司行號、工廠等事業單位產出的垃圾,必須自費委託清除處理商清運,後者則是家庭產出的生活垃圾,由縣市環保單位處理,未來兩法合併後,將改以廢棄物的「種類」來劃分,屬於一般廢棄物者,就能由環保單位處理。

    環保署官員表示,許多公司行號所生產的廢棄物,特別是非工廠者,大多是與家庭垃圾相差不多的一般廢棄物,卻因為是公司產生,必須自費委託清運。

    這次修法,一方面反映事業單位的需要,一方面也能暢通回收管道,與提升資源垃圾回收率,因為如果是同一類的廢棄物,最終還是會回到相同的回收處理體系。

    張祖恩也指出,未來兩法合併後,基於「廢棄物放在正確的位置就是資源」的理念,未來廢棄物將優先認定為「資源」,將過去對物質或物品之所有人放棄該物品之原有功能後,即視為「廢棄物」之觀念,修正應先視為「資源」,經過先資源化、再用、再生利用及回收再利用後,最後才做掩埋的最終處置。

    來源: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5975
  • View More env110262 _轉換_-01.jpg
    新聞報導

    廢棄物空汙 陳其邁:自己垃圾自己燒

    【記者郭文昌高雄報導】為減少空汙,高雄市逐年減燒垃圾,2座焚化廠也將大幅減收外縣市一般事業廢棄物。
    高雄市長陳其邁28日說,外縣市不能把高雄幫忙燒垃圾當習慣,要自己負責,「自己的垃圾自己燒」。

    高雄市有岡山、仁武、中區、南區4座焚化廠,岡山、仁武廠為公有民營,中區及南區廠為公有公營,4廠設立均逾20年,而其中岡山、仁武廠有代燒外縣市事業廢棄物。

    陳其邁上午在美濃白玉蘿蔔節活動接受媒體聯訪時說,2019年高雄市垃圾焚化總量約143萬噸,因為南部在東北季風下風處,要改善空汙,就要減少垃圾焚化量,他上任市長後,從143萬噸降到去年137萬噸,今年目標降到133萬噸內。

    「自己的垃圾自己處理。」陳其邁指出,高雄過去長期幫其他縣市焚燒垃圾,但不能燒久了就變成習慣,把高雄市幫外縣市的應急處理,當成習慣,這他無法接受,所以外縣市垃圾焚化量要調降,希望大家自己負起責任。

    高雄市環保局指出,岡山、仁武廠剛好合約到期,今年10月與得標廠商簽訂新合約,新合約規定2廠明年只能各收5萬噸外縣市事業廢棄物,之後每年維持只收4萬噸,而今年底前暫時停收。

    環保局說,岡山、仁武廠今年焚燒外縣市事業廢棄物約12萬噸,去年和前年為20多萬噸,執行新合約後,將大幅減燒外縣市事業廢棄物;同時4廠垃圾焚化總量今年目標減為133萬噸,明年將再減為130萬噸。

    環保局強調,外縣市和本市事業廢棄物處理費有價差,本市是每噸3150元,外縣市則由代操作廠商訂定,超過差額有一定比例要回饋市府。

    因為有價差,有不肖業者會將外縣市事業廢棄物混充本市事業廢棄物進場焚化,黃世宏說,岡山廠1到10月有本市事業廢棄物暴增情形,環保局比對清運業者申報營運紀錄等,發現有不肖業者夾帶外縣市事廢混充本市事廢,全案已依廢棄物清理法相關規定移送法辦。

    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E5%BB%A2%E6%A3%84%E7%89%A9%E7%A9%BA%E6%B1%99-%E9%99%B3%E5%85%B6%E9%82%81-%E8%87%AA%E5%B7%B1%E5%9E%83%E5%9C%BE%E8%87%AA%E5%B7%B1%E7%87%92-170212165.htm
  • View More 3791308_1_1.jpg
    新聞報導

    替卜蜂公司傾倒污泥3000公噸 業者下場曝光

    〔記者顏宏駿/彰化報導〕發生在前年,食品大廠卜蜂公司內部員工勾結環保掮客,把內部約3000多公噸的食品加工污泥交給福茂有機肥料公司處理,福茂公司又勾結土地掮客將食品污泥倒在農田,造成彰化縣及台南市共11處農地遭到嚴重的污染,該案彰化地方法院審理終結,今天依廢棄物清理法分別判處福茂公司負責人洪素珠有期徒刑3年10月,卜蜂公司南投肉品加工廠協理蕭羽勝2年4月、環保掮客黃承鈺2年6月,清運業者陳煌彰1年10月,土地提供者陳耀明、曾錦田均為1年8月徒刑。

    此外福茂公司被判沒收1208萬餘元的犯罪所得,至於卜蜂公司因事後承諾負擔清運所有污泥,檢方給予緩起訴處分,並要求其向公庫支付300萬元。目前所有農地已恢復原狀。

    判決書指出,卜蜂公司協理蕭羽勝為了處理該公司爆量的食品加工污泥,找到環保掮客黃承鈺,黃找到南投縣資源回收公會理事長、同時為貨運業者的陳煌彰前來,陳為牟取利益,專門替福茂、欣好農公司載運卜蜂公司的食品加工污泥。

    判決書表示,卜蜂食品污泥產生後,食品廠、環保資源處理公司、貨運公司3方都得上網向環保署申報,藉由三方批號勾稽,得以掌握廢料產生的時間、數量、處理方式;該案的貨運業者為避免遭環保機關查獲,特意在棄置之前、後,將貨車開往福茂公司遶行,同一時間,福茂洪素珠配合環保署的管制系統,點選該批廢棄物聯單,製造該批污泥已運至福茂公司處理的假象,待一定時間後,再上網申報該批污泥已處理完成,實際上這些污泥全數都運往彰化農田棄置。

    判決書指出,全案共有11處棄置點,主要位於彰化縣芳苑鄉,大部分均露天堆置,以至產生惡臭,土地提供者可以收到每噸800元的不法利益。

    來源: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3791308